脱贫运用政治观点有哪些

2024-05-18 18:11

1. 脱贫运用政治观点有哪些

一、宏观调控、“又好又快” [课本] (1)国家宏观调控含义: (2)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经济增长:①重要性: ②表现:经济总量增加,人均收入增长和生活质量提高。 增加就业:①重要性:②措施:政府鼓励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 保持物价稳定: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联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知识。)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入和支出的大体平衡。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统筹安排,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主要的、间接干预):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经济计划: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经济政策:税收政策、利率政策、价格政策、扶贫政策、汇率政策、产业政策、中部崛起战略等等。其中,财政政策(如税收、国债、保护价等)和货币政策(如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最为重要 法律手段(主要):含义:原因: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 。作用: 法律与法规:企业法、劳动法、商标法、…… 行政手段(必要——直接干预)含义: 特点:直接、迅速。怎样运用:行政手段必须反映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否则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关系: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整体功能。 (5)我国宏观调控的特点: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公有制为标志)、根本目标、强有力(利益)…… [热点链接]: 1、与经济常识结合 ⑴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进行汇率机制改革、稳定房价、个税改革等,是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的表现。 ⑵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手段。我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管理通过战略引导、财税调控、金融调控等多种方式来实施,共同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⑶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针对目前经济运行情况,国家在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还必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就是要围绕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加强央行的调节职能和服务职能,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 ⑷财政及其作用(课本分析要细读)。要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抑制某些方面的经济过热,促进经济社会较快平稳发展。 ⑸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课本分析要细读)。调整个税起征点,有利于防止收人差距过分扩大,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⑹投资(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立足于扩大内需) ⑺汇率。一国汇率走势从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速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扩大内需、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运用:“十五”时期,全国财政用于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年均增长16.3%,占总支出的比重也提高到2005年的11%。其中,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从1998年的2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45亿元,累计达到2826亿元。2003年至2005年,中央财政在每年保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00亿元规模不变的基础上,3年共安排再就业资金239亿元。 运用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说明财政支出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 答:①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是国家大政方针的直接体现。增加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是履行政府职能、建设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同时,扩大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利于推动公共财政体制建设。②提高劳动力素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后劲,从长远看也有利于促进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改善居民心理预期,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强化公共财政建设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三点),构建和谐社会。 2、与哲学常识结合 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都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⑵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宏观调控必须尊重价值规律、经济规律。 ⑶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市场调节中的缺陷影响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克服市场缺陷,保证经济健康发展。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把我国连续实行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⑷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作为双方,统一在市场经济这一矛盾中)。 ⑸重视内因的作用。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是重视内因的作用的体现。 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加强宏观调控时,要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⑺正确价值观的标准、导向作用。宏观调控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住房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财富的流向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因此,政府应该发挥对住房价格应有的调控作用,保持住房价格的相对稳定,这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3、与政治常识结合 ⑴国家职能。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体现了国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与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⑵我国的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增长,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⑶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执政能力建设)

脱贫运用政治观点有哪些

2. 政治: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建议

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社会扶贫力度

3. 政治题 要脱贫致富核心是什么

你好啊 飞天创富 为你回答这个问题 ,要脱贫致富 我感觉就是几个字  满足市场 立足市场  顺应市场  擅长市场  。然后就等市场回报 就行了

政治题 要脱贫致富核心是什么

4. 我国为了使更多人脱贫致富还采取措施 有何意义 初中政治

西部大开发 
检举|2007-03-13 22:28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5. 运用经济生活说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

要打赢扶贫攻坚战,政府要发挥财政作用,大力促进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必须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实施
战略,积极推进
和城镇化,促进
建设,将生态文明摆在突出位置。

运用经济生活说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

6. 政治政治政治

2.这些道路是致富之路,能使人们尽快脱贫致富。
3.这些道路是幸福之路,能使我国快速迈向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

7. 政治题:为什么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

“为什么”类问题分两种,一种是为什么出现某种现象(直接答意义),另一种是为什么做某件事,本题属于后者,答题思路是“根源+意义”。
1、根源:我们没有学这个题,不知道主体是“党”还是“政府”?党的话就把党的知识点列一下[性质宗旨,地位,指导思想(相关的要细答),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政府也一样[性质,宗旨原则,职能等等],主要还是找课本理论。
2、意义:这个就是找涉及到的对象,然后回扣课本知识点,还有一些说法是约定俗成的,也可以用,再就是平时做题留心一些说法,这时候可以用上。
3、一定注意结合材料,有些时候答案就在材料当中。就算没有,也要把要点提炼,写出来,很重要。

我在百度上的回答基本都是原创,如果到网上搜也不需要我出马了。支持一下吧!嘿嘿~~

政治题:为什么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

8. 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非经济因素有哪些?特别是贫困山区,知道的友友谈谈,越细越好,.

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不仅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而且经济发展本身也受到了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不均衡,表现为城乡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等,已经阻碍了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失衡,因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日益严重等等。

构建和谐社会要切实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前社会中存在着的诸多影响和谐却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都与体制性障碍有关,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在新形势下,经济改革要辅之以相应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安排,否则不仅难以取得深入进展,而且有可能增加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加剧社会的不和谐。因此,如何协调推进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的改革,既是今后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的理念。人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要激发全社会的活力,首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人民的创造力,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尊重改革和发展的创新实践,这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政府的职能要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要把实现人民的利益最大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改革的最终目标,要建立人民利益的有效实现机制,使人民能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其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体制性障碍。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实现公平、公正和正义,防止权力“寻租”性腐败,必须从体制源头上解决行政性资源配置的权力市场化问题,严格限制行政权力介入的领域,并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政府对人民负责、“权为民所用”,是一切政府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为防止政府随意扩大权力、抑制公民和社会创新活动,要强调行政行为的法律授权,无论是投资领域的选择,还是行政审批的设定,都要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要确立政府只能做法律(法规)规定的事情的理念。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的行为。明确政府公共职能,主要是在非市场领域或市场本身无力调节的领域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一是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打破行政性垄断,消除产权歧视。强化产权保护。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科技基础研究、生态和环境保护,为社会提供市场机制所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三是完善收入分配职能,在完善分税制、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基础上,建立和健全规范的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政府社会保障的基础平台,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四是完善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公共权力要透明,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发布制度,提高市场主体依据政策信息自主决策能力。
   第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治理的法治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多元化和思想观念多样化,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因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前尤其要抓紧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表达、对话机制,防止和化解社会利益关系的失衡和矛盾;逐步有序地扩大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使公民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建立新的和谐关系。  同时,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这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住房、医疗、教育、就业。最难的是就业,被称为新的四座大山。人口太多了,太多了